公司给职员避税法人负什么责任
公司给职员避税,法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,具体如下:
1.公司避税行为若触犯法律底线,构成逃税漏税,则是单位犯罪。
依据《刑法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,单位犯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判处刑罚。
这意味着,若公司采取避税方法,如伪造、变造、隐匿账簿、记账凭证等行为来降低职员应纳税款,且该行为被认定为逃税漏税,那样企业的法人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,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。
2.即便法人未直接参与避税行为,但公司作为其代表实体犯罪,法人仍需承担缴纳罚金的法律责任。
2、公司避税法人会受什么地方罚
找法网提醒,公司避税若构成逃税漏税,法人将遭到法律的严厉处罚。具体处罚依据逃税漏税的数额和情节而定。
1.《刑法》第二百零三条对逃税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:
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,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方法导致税务机关没办法追缴欠交税款,数额达到肯定标准的,将处以有期徒刑、拘役与罚金等刑罚。
2.对于公司而言,若避税行为被认定为逃税,不只公司需缴纳罚金,法人作为直接责任职员也将面临上述刑罚的处罚。
因此,公司避税行为需小心,切勿触碰法律红线。
偷税与漏税有什么区别及后果
偷税与漏税在主观、客观与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不同。
1.主观方面:
偷税是出于故意,行为人明知我们的行为会导致国家税收损失,而积极期望或追求这一风险结果,并具备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。
漏税则是过失行为,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害处后果应当预见却没预见,或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防止,主观上不具备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。
2.客观方面:
偷税是采取伪造、变造、隐匿、擅自销毁账簿、记账凭证等欺骗、隐瞒方法来不缴或少交税款。
漏税则没有任何有意的作为或不作为,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致使的税款漏缴。
3.法律后果:
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,行为人应承担刑事责任,包含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罚金等刑罚。
漏税虽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,但行为人只须补交税款并交纳滞纳金,不承担刑事责任。
综上所述,偷税与漏税在性质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。作为公司法人或职员,应明确区别两者,并严格遵守税收法规,防止触犯法律底线。